文章详细

我国车险营销出现的新特征及营销对策探讨

123发布时间:2015年10月28日 深圳保险纠纷律师  
  2005年以来,我国汽车制造业销售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%上下,预计未来10年,我国每年新增汽车销售量平均会保持在2000万辆左右,这将为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。本文从发现机动车辆保险近年高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到采取对策,对机动车辆保险新的销售模式、发展方向进行探讨。

 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营销

  出现的新特征

  机动车辆保险是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的当家险种,属于保险公司的“支柱产业”,具有辐射力广、关联面高、牵动力强的特点。但2012年汽车行业销售量的下降,导致了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放缓。汽车销售和保有量决定车险保费收入,2012年汽车单月销量增速一直低迷不前,11月份单月增速为-2.4%,同比下降29.3个百分点。在赔款支出方面,车险赔付增长持续高于保费增长,推动赔付率进一步上升。2011年原保险、财产险全险种(车险、普通财产险、意健险)、车险赔款同比分别增长22.78%、24.54%、27.26%,均高于同期保费增长速度。

  目前,我国机动车辆保险销售出现了新特征,主要表现在:

  1.车险市场份额进一步走向集中。以财产险保费规模居全国第三的浙江省为例,2011年浙江车险保费收入253.29亿元,市场主体31家。其中,人保、太保、平安、中华联合、大地、阳光、国寿财险共7家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75.05%,其余24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为不到1/4。车险保险资源日趋集中在规模公司,保险公司分化加剧,中小险企与规模公司的差距进一步加大。

  2.交强险亏损严重,但车险全险承保盈利处于历史最好水平。2011年,全国交强险亏损92亿元,这是自2007年保监会披露首份交强险年报外,交强险连续亏损的第五年,也是亏损总金额最多的一年。其中,江浙沪闽粤成为交强险亏损的重灾区。浙江省亏损幅度最大,综合成本率145%,居全国第一。但是,2011年商业性车险经营状况有巨大改善,由此导致车险全险的承保盈利历史最高。主要原因包括:一是2011年自然环境较好,无巨灾风险,车险总体赔付率下降;二是资本市场低迷,保险公司将重点转向承保质量而非热衷投资;三是随着酒驾减少及越来越多的省建立了车险信息联合平台,与交警平台接轨,使得保险市场投保信息更加明确,降低了道德风险和逆选择,使得三责险(人伤案件)赔付率大幅下降,降低了经营成本。

  3.居民消费需求偏好的变化,改变了车险保险业务结构。2011年,中高端车消费快速增长,特别是汽车置换与家庭第二辆车购买进入增长期,抬高了中高端车消费需求,导致车险业务结构发生变化。2011年,保时捷、奔驰、宝马同比分别增长了51%、49%和60%,高档车承保量增长迅速。同时,三、四线城市汽车上牌增速高于全国平均,县域保险市场高于城市市场。其原因是随着中央推进惠农政策,对用于农村地区的公共交通车辆、低速自卸载货车、拖拉机、摩托车进行补贴,使得农村居民购车量大幅上升,带动了县域车险市场的发展。

  4.各地车险营销渠道的竞争异常激烈。具体表现在:一是车险电销业务的有力崛起加剧了市场竞争。2011年车险电销保费收入440亿元,占车险总保费收入的12.56%,且呈现加速上行态势。随着车险市场竞争秩序不断趋于理性,电销业务以成本小、投保便利、服务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。电销业务的发展,对非电销类险企家用车等传统业务产生了一系列冲击。二是产寿险交叉销售的优势日益显现。

  5.提高服务水平,打服务牌成为业内共识。车险竞争边界有所拓宽,提高服务水平被各家主体摆到重要位置。如平安财险将车险赔付规定中万元以下的损失3天内赔付,升级至1天赔付,其他保险公司也都从不同方面改进完善了服务策略,上述情况说明客户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日益成为重要竞争手段之一。

 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营销

  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

  机动车辆保险作为中国非寿险业中占比约70%的第一大险种,它的社会管理功能、保费规模、经济效益、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都是其他险种无法比拟的。但机动车辆保险保费规模受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影响很大。2012年1至9月,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413.12万元和1419.23万元,同比分别增长4.98%和3.37%,保持低速增长。汽车市场的低迷状态制约车险市场快速发展,车险市场的展业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。面对上述种种不利因素,如何全面提升机动车辆保险的销售水平、减少车险亏损、提高其盈利能力使之健康有效发展已成为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。笔者认为,促进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营销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1.建立垂直化承保考核管理体系,强化kpi量化考核。建立以保费达成率、满期赔付率等kpi指标为主线,实行月度、季度、年度动态量化考核的垂直化管理体系。通过逐级考核,目标层层分解、任务层层落实,落实主要经营责任人的责任,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责任链。对业绩突出的责任人,制定相关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;对业绩不佳的,实行提醒谈话、警示;对长期没有改善的实行末位淘汰,以提高车险责任人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能力,实现风险可控下的业务超常规发展。

  2.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。改变目前业内以保费为核心的考核体系,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。将差异化的核保政策和费用政策与赔付率联动,真正将效益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考核机制传导下去。

  3.建立差异化授权机制,实施分类管理,保持管理的灵活性。建立差异化授权评估机制,根据分支机构经营指标、管控能力、队伍素质和市场环境进行分类指导,实行分机构、分险种、分险别差异化授权管理。对于效益型机构将充分授权,侧重政策指导、业务培训和过程监控;对于规模型机构将采取政策宣导、部分授权、费用杠杆等措施促进其经营改善;对于亏损型机构将采用权限集中和帮扶管理等措施实现减亏扭亏。

  4.努力提高保费充足率。对于新车及次新车通过承保自燃险、盗抢险等有效益的附件险种提高辆均保费,鼓励营业类货车承保车损险、三责险、车上人员险和各类附加险来提高车险保费充足率,从而提升车险赢利能力。

  5.强化销售渠道的管理,建立以利润为导向,以市场为中心的系统化营销管理体系。培育销售团队,组织营销活动,注重机构和人均产能,推动业务发展。一方面,通过引进和培养具有良好业务资源和市场拓展能力的优秀团队,提高销售能力,增加机构和人均产能;另一方面,通过加强考核,建立个人收入与销售业绩、业务品质挂钩的营销员“星级”晋升体系,提高营销人员的市场拓展力和对公司的忠诚度。

  6.严格销售费用管理机制,解决展业人员和公司因利益驱动不一致产生的矛盾。费用政策、承保政策、理赔政策“三策”联动,通过销售费用的差异化来合理配置资源,促进展业行为符合公司的车险销售策略,让销售人员和团队主动选择优质客户,推动车险业务结构优化。

  (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)


All Right Reserved 深圳保险纠纷律师
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@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:15986622991 网站支持: 大律师网